“霸屏”人民日报!汉中这两个县获点赞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整整一个版面刊登了一篇长文

《走进绿色秦岭》

用“霸屏”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image.png

文章通过讲述百姓的“绿色故事”

强调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也为我市佛坪县、洋县

发展绿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

的经验做法点赞打call

image.png

村民怎样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

蓬勃的生态产业

又是如何成为百姓增收的“摇钱树”?

让我们从文章中

寻找答案

跟着先锋君,大家一起来看~

走进绿色秦岭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巨大的山脉呈东西走向,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为中国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提供了水源保障,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水塔;秦岭涵盖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使秦岭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秦岭还是各类野生动物天然的栖息地。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秦岭腹地,就像走进一幅大气磅礴的生态画卷里。进入陕西安康、汉中,这里百姓的“绿色故事”值得倾听——村民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友好互动,与翩跹起舞的“东方宝石”朱鹮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兴桑养蚕;种植经济林木,在“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唱响致富之歌。

精心呵护大自然,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不尽的“生态红利”。

佛坪:“熊猫县”念“生态经”

吴燕峰

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多年来,这里实施非常严格的生态环保措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已成为当地百姓的共识。

“熊猫村”大古坪依山傍水,位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一年四季,这里都有野生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宝”在村庄一带活动。有时候,它们甚至进村“拜访”农家,村民和大熊猫像“邻居”一样和谐相处。

image.png

“前一阵儿,我们还在村头的草地上,看到一只大熊猫来找竹子吃。”村民宋建军说,大熊猫看见有人来,转了个方向继续吃,也不害怕。

“为了大熊猫,我们农业生产不用农药,过年过节、红白喜事不放鞭炮。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儿,坚决不搞!”宋建军说,“能和大熊猫做邻居,大伙儿都很自豪。”

image.png

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是佛坪的“铁规”。为保护生态环境,佛坪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抓好林业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禁渔禁猎、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如今,佛坪森林覆盖率达90.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

“我们生态好嘛,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我的农家乐,一年能挣10万多元!”走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长角坝镇沙窝村,农家乐老板代辉乐呵呵地说,村里现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有100多人。

image.png

 

2019年,佛坪县旅游创收7.07亿元,跻身“省级旅游示范县”。熊猫谷、秦岭“四宝”主题旅游区、耖家庄高山水稻公园等特色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全域旅游产业年均为全县GDP贡献率达五成以上。

依托好生态,佛坪大力发展绿色种养生态产业:2019年,生产食用菌610万袋,种植魔芋6500亩,发展山茱萸、天麻、猪苓、灵芝等适生中药材10.2万亩……蓬勃的生态产业,成为百姓增收的“摇钱树”。 

洋县:朱鹮故乡 美丽公园

刘颖

走进洋县城区,驱车向北行驶约5分钟,穿过一片油菜和小麦交织的农田,便可抵达草坝村的“鸟山”。

image.png

一座茂密的树林里,高大的樾树、楝树、椿树树梢上,筑满了朱鹮、鹭鸟的鸟巢。附近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树林里,鸟巢达数百个。鸟儿在鸣唱,朱鹮在嬉戏,引得各地鸟友纷纷前来拍摄。

谈及洋县的朱鹮,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当时,考察队在洋县发现了7只世界极濒危物种朱鹮。近40年来,经过艰苦努力,这里的朱鹮种群数量,已由7只发展到3000余只。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这个秦巴小城几十年来的坚守与付出——禁止非法采矿,禁止树木砍伐,关停几十家砂石场、砖厂……为避免朱鹮保护核心区被破坏,西成高铁甚至都修改了线路方案,由原来的笔直线路,修改成了弧形弯道。

image.png

朱鹮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洋县的生态保护政策也因此越来越严。20多年前,草坝村村民看着水田,很是发愁,“县里不让施化肥农药,地里产量越来越低。几亩水田收的庄稼,每年就那么点,这可咋办呀?” 

2009年,草坝村新上任的村支书刘开昌开始行动,将村里的老梨树换成黄金梨新品种,成立梨果合作社,种有机水稻,搞有机农业。

“普通米每斤2元,有机稻米每斤10元,万万想不到,效益这样好!”村民刘小刚思想活,把家里几亩水田照有机农业要求来做,还把后山上的4亩梨树全改成新品种。

如今,草坝村的有机香稻、有机油菜、有机黄金梨等产业,成为村民致富主要途径,“朱鹮湖”有机产品畅销全国,村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2018年,草坝村有机产业产值突破6500万元。现在,村后花果山,村前米粮川、村内成公园。

洋县湿地面积、森林面积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也日益增多。300多种鸟类已使洋县成为全国三大鸟类拍摄基地之一。

保护朱鹮的所有付出,也为洋县赢得了先机:几十年来,农民不使用农药化肥,为有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加之地处秦岭南麓,得天独厚的水、气、土壤,为发展有机产业提供了优良环境。如今,洋县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达15大类81种,认证面积14.29万亩,总产值9.66亿元。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0-05-11 10:08
下一篇 2020-05-11 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