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中,有这样一群“守护者”!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图片

▲资料配图

一条天河悠长,两岸鸟飞鱼跃。地处秦巴山区的汉中,根据全国和陕西《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市的功能定位主要为国内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城市、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汉中作为该功能区的核心区域,在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肩负重任。在汉中,有这样一群“守护者”,他们与动物为伴、与植物为友,以自然之道用心守护万物之生。

刘荫增:秦巴山水间半生护朱鹮

清晨或傍晚时分,一位白发老人的身影常常徜徉在汉江之畔,用他慈爱的目光,眺望着远处树林间、田埂边飞翔的一只、两只或一群身披殷红衣衫,翩翩起舞的朱鹮。老人名叫刘荫增,今年85岁,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1978年,41岁的他受命寻朱鹮,4年跋涉5万余公里,于1981年在洋县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无比喜悦的刘荫增,带领洋县林业局派来的四名青年人,利用一间村民废弃的房间,建起了“秦岭1号”朱鹮保护站。此后,洋县拯救朱鹮和保护生态的工作未曾停歇。到1984年,姚家沟朱鹮就地保护工作日渐成熟,几个年轻人则在他的培养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了洋县新一代牧鹮人。

图片

▲朱鹮

从野外朱鹮救护,到人工繁育实验;从朱鹮环志标识、种群谱系建立,到野化放飞成功;从核心区域保护,到建立异地种群……在一代代牧鹮人的努力下,朱鹮栖息地面积由1981年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约1.6万平方公里,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经从1981年的7只扩展到目前的9000余只,其中汉中就有5000余只。朱鹮飞出了姚家沟,飞向了世界。

退休后,刘荫增仍然参加国内外保护朱鹮的重大活动。2018年,他下定决心,来到洋县定居,回到他热爱和守护了半生的朱鹮身边,并将自己早期从事朱鹮保护工作的原始资料捐给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该局工程师高洁感慨地说:“那些工作笔记和照片都非常珍贵,对我们后期从事朱鹮保护工作很有帮助。我们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寻求他的帮助,刘老师就会耐心地讲解,他在这里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洋县政府也授予刘荫增“荣誉市民”称号。

2021年5月23日,洋县朱鹮发现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启动,刘荫增作为特邀嘉宾致贺词。这位耄耋老人依然思路清晰,如当年一般风趣健谈。八旬弹指间,半生护朱鹮。刘荫增笑着说:“从我家出发,走20分钟就有水田。如果想朱鹮了,我出门转一圈就能看见它们!”那些似乎认识刘荫增的朱鹮们,在晨曦或黄昏中常常陪着在城郊田野散步的老人,嬉戏翻飞,欢快鸣叫。

王勇:脚步丈量土地守护一草一木

与草木为伴,与植物为友。在秦岭深山里,有一支特殊的植物保护团队,在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闭塞林地山间,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守护着一草一木。这支团队就是以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为主要成员的秦巴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平台。多年来,为探索秦巴山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多样性,该团队对我市境内各县区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各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生态环境保护尤其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人工繁育、种群野外回归等做了大量工作。近20年间,团队在秦巴山区考察发现的陕西省新纪录物种有30余种(约占陕西省植物种类总数1%);发现新物种1个(巴山山兰);成功野外回归珍稀濒危植物2种(秦岭石蝴蝶、庙台槭)。

作为团队成员之一,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林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教师王勇博士主要负责传统植物分类、野外植物鉴定、发现新物种等工作。“研究植物需要到大自然去,尤其是人迹罕至、深山老林的地方,那里才会有新发现”。谈起植物保护工作的艰辛,王勇告诉记者,2017年,他整整用一个月时间考察汉中主要天坑。野外考察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图片

▲王勇(左)和团队成员在野外考察

“植物不似动物活灵活现、惹人注目,很多时候,许多植物直到灭绝都无人察觉。但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植物保护,也有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植物在汉中境内恢复了生机。”王勇告诉记者,以秦岭石蝴蝶这个植物为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几十年间,秦岭石蝴蝶仿佛从我市消失。经过多年秦巴山区生态保护、环境恢复,2018年,王勇与市林业局和勉县林业局等去原纪录地址寻找,重新发现了它的野外种群。去年,秦岭石蝴蝶入选了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2年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图片

▲秦岭石蝴蝶

除了物种调查、保护繁育,外来物种入侵也是王勇及团队教师们的关注对象之一。因其极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治理难度非常大,严重影响国家生物安全。“如果没有普查数据,治理外来入侵物种就像救火一样‘打乱仗’,哪有物种冒出来就去灭哪儿。”王勇介绍,前不久,团队在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山上发现了一种美国入侵植物——齿裂大戟。经观察发现,其扩散速度非常快,四年间从原来几平方米的范围扩散到几公顷,对当地植物排挤特别严重。一方面成为一种农业恶性杂草,另一方面挤占了本土植物生存空间,降低当地植物生态多样性。我市外来物种入侵情况究竟如何,需要一本详尽且精准的“答案之书”。

“今年,秦巴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平台对我市11个县区和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的本底数据调查,数据就可统计完成并公布。我市究竟有哪些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造成多大程度破坏、下一步如何进行针对性防治,这些工作的持续开展将有依据。”王勇信心满满地说。

“绿色合力”:当好绿水青山生态保护卫士

5月1日的一江两岸汉江河畔,一道道红色的身影格外醒目。一群学生志愿者正在开展“保护汉江河,绿色徒步行”志愿活动,用行动向群众示范,为生态保护群体中注入青春力量。他们从汉台区滨江运动中心出发,沿天汉长街河堤向西行走,一路捡拾河岸垃圾,向路人发放关于保护汉江河的宣传页,并邀请群众写下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地球是万物共同的家园,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需要全世界、全人类携手同心、合力共建。”市绿色志愿者联盟协会会长郝明俊说,他们协会是全市唯一一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学生志愿者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现有会员1800余名。每年都会在全市各县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定期前往汉江河边、镇巴泾洋河道、洋县河堤大道捡拾垃圾,清理河道。自协会成立以来,共开展环保活动等志愿活动近2000场。

同一天,南郑中学绿盟社团也在湿地公园开展了“保护地球环境,践行绿色使命”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以“保护地球环境”为主题的环创画作合作画活动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参与。现场,王果果小朋友在妈妈丁艳的帮助下,兴致勃勃地给画纸上的天空、草地、小鸟涂上了颜色。丁艳说:“她多次带着孩子参加义务植树、河道捡垃圾等活动,希望孩子在实践中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在他心中种下一棵绿色的种子。”

图片

▲资料配图

从秦岭到巴山,汉中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守护者们,他们所作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凝聚成磅礴的“绿色合力”,守护着这一方绿水青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着“汉中力量”。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5-23 11:10
下一篇 2023-05-24 11: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