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农民工!看看汉中都有谁?

1月6日,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陕西省25名农民工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3个单位获评“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其中:汉中南郑区良顺藤编发展有限公司藤编工陈良顺,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绣花工王小琴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

受表彰的25名优秀农民工全部来自基层和一线岗位,其中:产业工人10人、创业带头人9人、职业技能培训师2人、环卫工人2人、家政服务员1人、快递员1人;受表彰的3个集体分别在吸纳农民工就业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疫情防控期间“点对点”输送农民工返岗复工、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等方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微信图片_20210112091049.jpg

陈 良 顺

七岁起做藤编,二十四岁走出家乡为藤编找市场,三十六岁注册企业,四十三岁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就是全国优秀农民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技艺传承人,今年50岁的陈良顺的人生轨迹。

微信图片_20210112091051.jpg

黄官镇盛产青藤,青藤是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外皮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以前,当地家家户户都会些藤编手艺。陈良顺从父母手中继承了这门手艺。他7岁开始学习藤编技艺,现如今已有40多年。从普通的藤条座椅,再到沙发、书架、花瓶等,一根藤条在他的手中仿佛注入了生命,上下飞舞,可变化出上百种不同的模样。

微信图片_20210112091053.jpg

1995年,陈良顺投资创建南郑县良顺藤艺编织厂,带领村民从事藤编生产。为将黄官藤编产品推向全国市场,他先后成立了南郑县良顺藤编发展有限公司、南郑县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生产经营,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使黄官镇的水井、朝阳、桂花等五个自然村的1000多户从事藤编生产的村民熟练掌握新技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带动乡亲们走出了一条以手工艺技术创业增收的劳动脱贫致富之路。

微信图片_20210112091056.jpg

近年来,陈良顺在藤编技艺及产品研发中不断创新,将传统藤编与木质结构、现代工艺相结合,研发出适合市场的高端藤编产品,累计研发新产品100多款,其中:创新获奖产品2类,申请专利15项。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相结合,使古老的藤编工艺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藤编品已经成为千家万户和海外市场的新宠。

微信图片_20210112091058.jpg

王 小 琴

王小琴出生在宁强县禅家岩镇火石子村,在豆蔻年华时,她与羌绣技艺“邂逅”,便深深地爱上了它,也因羌绣走上了富裕路。

微信图片_20210112091100.jpg

“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都富才是富。” 作为一位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农家女,她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公司+学校+合作社+基地+绣娘”的文化产业脱贫模式,帮助农村和城镇待业妇女学会羌绣技艺,解决就业岗位。目前,累计解决了3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带动1000余名贫困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带动23名残疾人灵活就业。

微信图片_20210112091102.jpg

如今,在毛坝河草川子村、禅家岩火石子村等分别建立羌绣传习生产基地,在青木川镇和代家坝镇建缝纫生产车间,带动贫困妇女灵活就业。

微信图片_20210112091105.jpg

在发展羌绣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王小琴主动承担起羌绣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与学校和非遗保护中心联手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全县5所学校每周各上一节刺绣技艺传授课,做好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欢羌绣。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1-01-12 09:10
下一篇 2021-01-12 13:06

相关推荐

  • 城固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走村入户搞宣传

    为深入推进城固平安建设创建活动,城固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联合原公派出所、二里派出所,深入社区、村镇开展“预防经济犯罪”、“九率一度”、“城镇燃气安全”等方面平安建设的宣传。 活动中…

    2023-10-11
  • 致敬!汉中市中心医院8人援藏医疗队再踏征程

    5月5日,汉中市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再次踏上了征程,一行8人奔赴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进行医疗帮扶工作。医院举行了欢送仪式,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援藏医疗队各队员所在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2020-05-06
  • 汉中疾控紧急提醒!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自9月10日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以来,截止9月11日24时,福建省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例(莆田市19例、泉州市1例),无症状感染者18例(…

    2021-09-13